首页 文化园地
哲商悟道 | 以专注挖掘本质,以本质链接产——刘建堂的产业破局之道

时间:2025-08-16 18:16:29 来源:邯郸市学步桥小磨香油有限公司 点击数:62

       你有没有发现,身边那些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,往往做其他事也差不了。再深入探究和思考:为什么长期专注于一件事就能探究事物的本质?为什么能究明一件事物的本质,就能触类旁通,干啥啥行?

       其实,这背后藏着两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:长期盯着一件事,总能摸到它的根;摸到根之后,其他事的门道也能顺藤摸瓜看明白。


死磕一件事,慢慢看清它的 “真面目”


       从认知规律上看,长期专注能探究本质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: 

1、深度穿透表象:事物的本质往往被复杂表象掩盖,短期接触只能看到表面。长期专注时,会不断遇到细节问题、反常现象,迫使你打破最初的认知,逐步剥离表象,逼近核心逻辑。

2、积累“隐性认知”:长期投入会形成对事物的直觉和细微感知(类似“手感”),这些难以言说的经验,能帮你捕捉到逻辑分析之外的本质特征。

3、动态验证与修正:本质需要在时间中被验证。长期专注能经历事物的不同阶段、不同情境,通过反复试错和调整,最终确认哪些是稳定的核心,哪些是可变的表象。


       学步桥小磨香油的创始人刘建堂,在邯郸做了二十多年香油。他常说:“刚开始做小磨香油,就知道芝麻倒进石磨,出来油就行。可做着做着,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比芝麻粒还多。”这就像我们刚开始接触一件事,看到的都是表面。就拿做饭来说,新手看菜谱,只会记“盐少许、酱油一勺”,可做久了才明白,“少许”要看菜的多少,“火候”得根据食材的软硬调整。长期专注做一件事,就像剥洋葱,一层一层去掉表面的皮,才能摸到最里面的芯。


       刚开始做香油时,总觉得只要芝麻好,油就香。可连续几年每到潮热夏季,磨出的香油总带着点苦味。他没放过这个问题,每天记录芝麻的含水量、炒锅的转速、炒芝麻的温度,记了满满三大本。最后发现,不是芝麻的问题,而是雨天空气潮湿,炒芝麻的温度得比平时低5度,炒锅的转速得比平时慢3圈,不然芝麻外层糊了,里层还没熟,油自然发苦。这就是长期专注的力量——在一次次遇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把表面的“芝麻好=油香”的想法打破,找到藏在背后的“温度、湿度、转速”的核心逻辑。

       而且,做久了会产生一种“说不清道不明”的感觉。刘建堂闭着眼睛听石磨转动的声音,就知道芝麻磨得够不够细;用手捻一捻磨好的芝麻酱,就知道出油快不快。这种感觉就像老司机开车,不用看仪表盘,凭手感就知道车速快慢。这是长期专注积累出来的“隐性本事”,能帮你捕捉到那些光靠理论分析抓不住的细节。


       重要的是,一件事的本质,得在不同时候、不同情况下反复验证才能确定。学步桥的石磨转速一直控制在每分钟 30 转以内,他们试过转快点,产量能提高不少,但香油的香味淡了一半。试了几十次才确定,“慢磨”是保证香味的关键,这才是学步桥小磨香油制作里不变的本质,而产量、速度这些都是可以调整的表面东西。


抓住本质,做啥都能找到门道


       你把一件事的本质摸透了,就会发现,很多看起来不相关的事,底层的道理是相通的。这又是为什么呢?

1、本质是底层逻辑的共通点:不同领域的具体形式千差万别,但深层规律可能相通。比如“供需关系”是经济学本质,理解它后,无论是职场竞争、商品定价还是资源分配,都能套用这一逻辑分析。

2.掌握“迁移能力”:看透本质意味着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框架(比如“是什么-为什么-如何运作”)。遇到新事物时,能快速用这套框架拆解,而不是从零开始。

3.减少信息干扰:本质是最简洁的核心,抓住它后,面对新领域的复杂信息,能快速过滤无关内容,直切关键,效率自然更高。


       简而言之:本质就像数学公式,能套用到不同的题目里。经济学里的“供需关系”是个大本质,理解了它,看菜市场的菜价波动、职场上的岗位竞争,甚至网红产品的流行规律,都能看得明明白白。就像知道了“1+1=2”,不管是算苹果还是算橘子,都能用这个道理。

       长期深耕芝麻香油产业,让刘建堂对行业本质的理解远超同行。做香油的核心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,而品质的根基藏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里。多年专注于对芝麻的种植、筛选、研磨工艺,他不仅掌握了提升香油风味的技术细节,更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积累了对芝麻产业的“隐性认知”——他能从芝麻的色泽、饱满度预判出油率,能凭炒制时的香气变化调整火候,这些难以量化的经验,正是长期专注带来的“本质感知力”。这种深度穿透表象的能力,让他跳出了“就香油做香油”的局限,看到了芝麻产业的更多可能性。


       正因看透了“产品价值藏在全链条贯通中”的本质,刘建堂的产业思维总能触类旁通、精准破局。当同行还在比拼香油的单价和销量时,他早已构思“大名芝麻产业互联网”的蓝图。他深知,传统农业的痛点在于分散的生产、低效的流通和信息的不对称,而互联网的本质是“连接与效率”。将芝麻种植户、加工企业、经销商、消费者通过数字化平台链接,既能解决种植端的标准化问题,又能打通消费端的溯源需求,这正是用“底层逻辑共通性”将互联网思维迁移到农业产业的创新。



       近期开发的“学步桥品质生活小站”项目,更是他对“本质迁移能力”的灵活运用。品质生活的核心是“精准匹配需求”,而小站的本质是打通“优质产品到终端用户”的最后一公里。多年做香油时积累的“用户对‘放心食材’的需求本质”“供应链优化的底层逻辑”,都被复用在小站的选品、服务和运营中。他没有从零开始摸索社区商业的规则,而是用早已掌握的“本质框架”快速拆解需求:用户需要安全可靠的产品,那就延续芝麻产业的“品质溯源”经验;社区场景需要便捷服务,那就借鉴产业链中的“流通效率优化”思路。这种对本质规律的复用,让新项目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更高的起点。


       刘建堂的产业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:长期专注不是重复劳动,而是在深耕中剥离表象、抓住核心的过程;而看透本质也不是终点,而是掌握了可以迁移的底层逻辑,让每一份积累都能在新领域生长出价值。从香油作坊到产业互联网,从单一产品到品质生活生态,他用行动证明:真正的产业破局者,既要能沉下心“挖深”根基,更要会用本质“蔓延”价值,让每一步深耕都成为未来的伏笔。



服务热线

13001865230

抖音号:xuebugiao888
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