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动态
    哲商悟道 | 提高心性,拓展经营:用制度代替指责,用圈层激活成长

    时间:2025-10-22 12:48:13 来源:邯郸市学步桥小磨香油有限公司 点击数:8

            稻盛和夫曾说:“经营者必须比员工更加辛劳,但又不可因此发牢骚,不能朝员工发脾气。”这句话道破了企业管理的核心——情绪不是管理工具,制度才是;同时,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,也离不开跳出书本的实践与圈层的滋养。

    别让脾气代替制度,规则才是企业的“压舱石”


            香油、芝麻酱生产环节多,从芝麻筛选、清洗到研磨、沉淀,每一步都需精细把控。若员工操作失误,管理者动辄发脾气指责,不仅会打击团队积极性,还可能导致问题重复出现。

            发脾气的本质,是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现。当企业缺乏明确制度时,管理者才会依赖情绪“救火”:想让员工重视卫生,却没制定“车间每日3次消毒”的流程;想提高产品合格率,却没建立“每批次抽样检测”的标准。反之,善用制度的企业,能将管理从“凭感觉”变成“有依据”。

            学步桥小磨香油已建立了“日管控、周排查、月调度”的风险防控机制,明确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与责任。当制度覆盖生产全流程,员工知道“该做什么、怎么做、做错了如何改进”,管理者无需再靠脾气施压,企业反而能实现品质稳定与效率提升。制度不仅是“规范手册”,更是守护品牌口碑的“防火墙”——毕竟,消费者吃进嘴里的每一滴香油,都藏着制度的严谨。

    实践是“立体课堂”,圈层是“升级阶梯”

            稻盛和夫在年轻时也曾迷茫,他坦言:“真的太苦太累了,要不就辞去社长职位吧。”但他最终明白,成长从不是“读几本书就能实现”的——企业经营的智慧,藏在解决问题的实践里;个人能力的突破,离不开优秀圈层的带动。

            书本能教给员工“传统石磨工艺的原理”,却教不会“如何根据芝麻品种调整研磨速度”;能讲清“市场营销的理论”,却讲不透“如何说服超市把自家芝麻酱摆在显眼位置”。而实践,正是将“平面知识”转化为“立体能力”的桥梁:让新员工跟着老匠人学筛选芝麻,比单纯看手册更有效;让销售团队跑遍菜市场、超市,比坐在办公室写方案更能摸清市场需求。

            同时,圈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一个员工若每天接触的都是“按部就班完成任务”的同事,很难生出“研发有机芝麻衍生品”的创新想法;但如果企业定期组织员工与行业专家交流、参观优秀同行的生产线,甚至参与“食品工艺创新论坛”,员工的视野与能力会被快速激活。就像稻盛和夫通过与松下幸之助、本田宗一郎等企业家的交流,不断拓展自己的“经营圈层”,最终形成了“提高心性,拓展经营”的理念——对企业而言,搭建学习圈层、鼓励员工参与实践,就是在为未来储备“成长基因”。

            学步桥小磨香油,始终把员工的培养和成长放在首位,组织全员学习稻盛哲学及阿米巴经营,每日读书分享,每周发表哲学践行报告,每年组织团队到北京参加盛和塾年会,与更多有志之士深入学习交流,既扩展了视野,也提升了格局。

    制度+成长双驱动,让企业与员工“同频共振”


            优秀的企业,从来不是“管理者管、员工做”的单向模式,而是“制度定方向、成长给动力”的双向奔赴。要实现这一点,需做好两件事:

             一是让制度“有温度”。制度不是“冷冰冰的条款”,而是“帮助员工成长的工具”。比如,制定“技能等级评定制度”,员工通过实践掌握“低温研磨技术”,就能获得薪资提升与晋升机会;建立“创新奖励制度”,若有人提出“芝麻酱搭配坚果的新品思路”,若能落地盈利,就给予现金奖励。当制度与员工利益挂钩,员工才会从“被动遵守”变成“主动参与”。

            二是让成长“有路径”。企业可以搭建“实践+圈层”的成长体系:一方面,安排新员工轮岗实习,从筛选芝麻到市场推广全流程参与,在鲜活的实践中积累经验;另一方面,定期组织内部分享会,让老匠人讲“石磨工艺的门道”,让优秀销售谈“客户沟通的技巧”,甚至邀请行业大咖来企业授课——当员工身边都是“想干事、能干事”的人,自然会被带动着成长。


            稻盛和夫说:“你想扩展经营吗?那么先决条件是,作为经营者,你必须提高自身的心性,提升自己的人格。”对香油、芝麻酱企业而言,“提高心性”就是少些脾气、多些制度;“扩展经营”就是让员工在实践与圈层中成长。当制度成为管理的“底色”,成长成为团队的“共识”,企业才能像精心酿造的香油一样,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醇厚,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赖。

    服务热线

    13001865230

    抖音号:xuebugiao888

    微信公众号